English

这位医生怎样收红包

1999-03-21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是兆新 我有话说

目击收红包

一手买进医疗器械,一手接过回扣(红包),似乎已成了当今京城一些医院秘而不宣又不可缺少的进货程序。不久前,记者随一位某公司的医疗器械业务员一起,亲眼目睹了给一家医院送货和红包的“全套程序”。

当天上午,业务员任先生的寻呼机忽然响声大作。任先生低头看了看寻呼机,兴奋地说了一声:“买卖来了。”

果然,接电话的正是某大医院医疗器械部门的一位姓张的主任。张主任在电话里寒喧几句后,便直接了当地吩咐:“胶片8×10的10盒,10×12的20盒,14×17的20盒,再要5套药。尽快给我送过来吧。”

下午2点,公司送货的汽车准时停在了这家医院南侧的一排平房前。任先生推门走进一间办公室,客气地招呼屋内的一位女大夫:“大姐,给您送货来了。”女大夫见是一位熟脸的业务员,便转身打开了隔壁的仓库。

胶片和套药进了仓库,女大夫按任先生递上的一份清单清点了一个,给任先生开了一张收货单。任先生千恩万谢地退出了医院,“送货程序”就这样完成了。

20多天后,记者再次跟随任先生来到这家医院的医疗器械部门。见到张主任,同样先是几句寒喧,然后任先生递上了一张事先已填好的货款全额的普通发票。张主任接过发票看了一眼,便将一张同样已填上货款金额的2.8万元支票交给任先生。至此,一笔医院按原价购进若干盒医用胶片和套药的桌面交易即告完成。

业务员任先生小心翼翼揣好货款支票,转身来到财务会计面前,又掏出一张4000多元的支票交给会计,作为医院在这笔交易中得到的回扣。会计则开了一张盖有医院财务章的普通收据,交给任先生带回公司下帐。

办完了手续,任先生一边跟办公室内的工作人员道别,一边故作随意地用手拍了一下张主任说:“我还找你有点事。”张主任会意地点了点头,起身带着任先生进了隔壁房间。张主任看着紧随而来的记者,脸上露出诧异。任先生见状赶紧解释道:“这是我的朋友,今天一起出来办点事。”听了这话,张主任又恢复了刚才的自然。她接过任先生递过来的一只信封,随手揣进衣兜,并热情地冲着转身离开的任先生说了声:“有事我呼你。”

事后记者才知道,这个信封里装着张主任在这次交易中的一份回扣,共850元。

“红包”背后的隐患

据“业内人士”透露,目前在北京活跃着一批像任先生这样的医疗器械业务员。他们的职业就是与各家医院建立“友好”的关系,利用向一些医院的进货负责人提供回扣来推销所在公司的商品。据说,按目前的“行情”和“规矩”,在每次医院购买医疗器械时,销售公司都将交易额大约15%的货款以支票形式返回医院,作为给该医院的回扣;此外,再将交易额大约3%的货款以现金的形式私下交给进货人员,这也就是所谓“红包”。作为报答,医院的进货人员则将以后更多的进货交易机会“恩赐”给那些有着长期“友好关系”的公司业务员。

据已做此行当5年的任先生估算,与记者同去的那家医院仅医用胶片和套药一项,一年的购货总额就可达到大约160万元。按照“行规”计算,这家医院每年在医用胶片和套药交易中得到的回扣大约为24万元,而进货负责人在此项内容得到的“红包”也有约4.8万元。据说其他一些更大规模医院的交易额还要更高,一些中小医院此项内容的交易额也大约在五六十万左右。尽管这个估算未必精确,但至少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些医院仍存在的现实。

在送红包之余,一些医疗器械公司的业务员还时常用其他方法巩固与医院进货人的“感情”。他们或请客吃饭,或赠送高档礼品,甚至组织几家医院的联系人一起出去旅游。

尽管某些医院的部分进货程序是在私下操作的,但作为这些业务员中的一个,任先生仍信誓旦旦地保证,销售公司非常珍视卖给医院的医疗器械的质量。他说,在他从事这一职业的5年中,从未因商品质量发生过任何问题。尽管如此,因红包的大小而导致放松医疗器械质量,并由此带来隐患的可能性,仍不容忽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